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終於,我也走進了廚房 (上)

我很愛吃,但是我非常非常討厭做飯。

決定出國唸書以前,媽媽非常擔心我會在美國餓死/胖死,因此只要家裡有開伙,我媽總會”柔性勸導”要我站在旁邊學。不過我對學作飯和從小學數學的態度很類似,反正沒興趣,能逃避就逃避。人生還有很多事情要煩心,不用自找麻煩多增加一件嘛~

況且依據我不客觀的衡量,我”應該”不算是完全不會烹飪的。和那些連煮開水泡泡麵或煎蛋都不會的人比起來,我煮的”愛麵族海鮮鍋燒麵加蛋”算是非常不錯的美味料理。也就是這種自我欺瞞的心理,讓我直到出國前都還是無法每次都成功的使用大同電鍋煮出全熟的白飯(成功率約70%),更不知道原來冷凍水餃在鍋裡浮起來以後要再加一次冷水煮才會熟透 (我一直以為冷凍水餃的皮吃起來會粉粉的是因為它們被”冷凍”過了而不是沒有煮熟。)

或許就是這樣的原因,我那從小就放任我自己決定所有事情的爸媽,居然異常的堅持要我出國唸書一定得住在附餐廳的學校宿舍。(當然,我相信我驚人的駕車技術以及對汽車本身與道路週邊事物的破壞能力,也是讓我爸媽堅持要我住在不用開車的校內宿舍的原因之一。)

許多美國學校都規定住宿的學生一定得購買學校餐廳的meal plan。這種meal plan是在學期初預繳費用的,之後每次到餐廳吃飯就刷一下學生證,然後從每個人預繳的費用中扣款。聽起來很方便,但是如果到期末沒有花完預繳的費用的話,學校也不會退錢給你。因此,儘管餐廳只提供爛爛的沙拉、油滋滋的漢堡薯條、冷冰冰的三明治、硬梆梆的pizza和美式偽中國菜,本著不能虧本的心情,住宿的兩年我當然是拼老命的吃這些東西,動手下廚的次數大約是3~5次吧(註一)!

至於很多留學生經歷過的那種,因為好想吃點媽媽做的/台灣有的OOXX,於是在一個衝動的週末午後,出門購買材料回家研究食譜並烹煮,最後還能將成品與心得拍照上傳網誌的故事,可以說是從來就沒有發生在我身上過。因此我非常欽佩我的兩位也在美國生活的大學摯友,她們不是會煮一桌菜請朋友來家裡吃飯,就是會為了月餅或珍珠丸子這種不吃也死不了的東西,花整天的時間,把麵粉/糯米變成月餅/珍珠丸子再分贈朋友,完全是賢慧指數爆表的程度啊-->兩位都還單身,以下開放徵友。

當然,我也常懷念所謂的家鄉味,只是向來跟廚房不是很投緣的我十分認命,光是”烤雞沙拉(Grill Chicken Salad)” 和"火雞三明治(Turkey Sandwich)”中餐午餐交替我就可以吃ㄧ週。真的吃到反胃的時候,中國超市買來的牛肉罐頭加熱,再拿清水燙個青江菜倒在白麵條上,就能讓我覺得:哇~我自己作飯耶~然後吃的很滿足。換句話說,不會煮飯的人,真的比較好打發。

註一:住宿舍期間需要下廚的狀況,大概就是春假週餐廳沒開的時候。我曾經認真的煮過一次可樂雞翅和蔬菜湯之類,傳說中零失敗率的懶人料理,結果原因不明的失敗了...只好默默的把殘餚打包丟掉然後開車去買麥當勞和冷凍義大利麵來渡過春假。

沒有留言: